- · 《中华少年》数据库收录[05/28]
- · 《中华少年》收稿方向[05/28]
- · 《中华少年》投稿方式[05/28]
- · 《中华少年》征稿要求[05/28]
- · 《中华少年》刊物宗旨[05/28]
恰同学少年走近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宣讲团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岳麓之畔,湘水奔流。 历史的回音壁里,一个青春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响起。 1919年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位26岁的年轻人在 《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充满激情地高呼:“时机到了!世界的
岳麓之畔,湘水奔流。
历史的回音壁里,一个青春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响起。
1919年那个炎热的夏天,一位26岁的年轻人在 《湘江评论》创刊号上充满激情地高呼:“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浩浩荡荡的新思潮业已奔腾澎湃于湘江两岸了!”
他,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江水潺潺,杨柳依依。
98年后的今天,湘江之畔,响起了一群年轻人从内心深处呐喊出的“真理之声”:成长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祖国的未来,握在我们年轻人的手中……
他们,是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宣讲团。10多年来,他们奔走在军营一线、学校社区、田间地头,讲述着中国故事,传播着中国理念,诠释着中国道路,坚定着中国信念。
听!今日来自湘江之畔的青春之声——或抑扬顿挫,或娓娓道来,或振聋发聩,或润物无声,宛如一首时代赞歌。这穿透人心的声音里,我们都能听到一个共同的、跨越时空的旋律,那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感觉心中奔涌着一条‘河’,那涛声让自己激情澎湃”
人生中难忘的记忆,总是同紧张相伴。
“那时感觉自己紧张得浑身的血液都凝固了!”今年42岁的黄朝峰教授,如此描述当年的情景。那是他第一次登上理论宣讲这个特殊的讲台。那时的他,还是国防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在读博士生。手里的教案,是他和同伴花了20多天精心准备的,可他“心里依旧没有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讲清楚”。
走上这个特殊的讲台,对于黄朝峰来说,实属偶然。当时,学校里的不少博士、硕士只看重各自的专业研究,对于公共理论课“觉得用处不大,不愿意听”。老师想了一妙招:既然我讲你们不愿意听,那就你们自己讲给自己听。于是,黄朝峰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一堂课,黄朝峰讲得大汗淋漓,效果出乎意料地好,赢得老师和同学一片掌声。从此,黄朝峰站上了理论宣讲这个讲台;从此,国防科大硕士博士宣讲团的大门打开。
那一年,是2003年。黄朝峰自己都没想到,他这一讲,就讲到了现在。
“那时候,其实是为了拉直自己心里的问号。”黄朝峰一笑,脸上又露出了酒窝,“国家的政策理论对我们来说,熟悉又陌生——好像每天都在听,可到底有啥深意,不仔细琢磨还真的不明白。”
为了拉直自己心中的问号,也为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重量”,黄朝峰开始钻研,并不断与同学分享、碰撞。
理论看似高深,答案其实就在身边。黄朝峰所在的国防科技大学,是一个有着许许多多传奇故事的地方。他最先遇见的,是“银河”的故事——
“我们大家把要造的巨型机叫 ‘争气机’,就是要争一口气,不能让西方国家再卡住我们的脖子。”这是国防科大“银河”计算机领军人物胡守仁教授的名言。黄朝峰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被深深震撼了。
从197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要造巨型机,到1983年12月首台亿次巨型机“银河”问世,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从“银河”到“天河”,从亿次到千万亿次,他们在27年里完成了世界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逆袭”,创造了中国速度,登上了“世界之巅”。
这一奇迹,他们究竟靠什么创造?答案写在可贵的“银河精神”里——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
“若是为名为利,他们是绝对无法完成的。”黄朝峰越研究越心潮澎湃:“信念的高度,决定了创新的高度。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就是怀着为国家做事的心。”
当他从“银河”“天河”人身上悟到了这个道理,他心中的问号开始逐渐拉直。他的心中,有一扇大门豁然洞开。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宣讲,打开更多人心中那扇家国情怀的大门。黄朝峰将这件事,视作自己的责任。
“我感觉心中奔涌着一条‘河’,那涛声让自己激情澎湃。”黄朝峰踌躇满志地望向远方。——近年来,他科研硕果累累,主持国家、军队、省部级课题12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全军军事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13年,他成功组织建设和申报《国防与财富》精品视频公开课,成为国防科大第一门人文社科类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硕博宣讲团成员马璐结合所学专业向新学员讲授强军故事(吴苏琳/摄)
文章来源:《中华少年》 网址: http://www.zhsnzzs.cn/qikandaodu/2021/0429/1485.html
上一篇:未来战士在这里诞生俄少年军校缔造最坚实的国
下一篇:少年肇事逃逸大义母亲助儿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