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人物素描:院士何继善

来源:中华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科协 中国作协 主办 引 言 因一个哲学转换,我开始走近院士何继善。 这个哲学转换来源于70年前,日军轰炸机在一位中国孩子头上盘旋,那些罪恶的炸弹在炸死了多少中国人的同

中国科协

中国作协 主办

引 言

因一个哲学转换,我开始走近院士何继善。

这个哲学转换来源于70年前,日军轰炸机在一位中国孩子头上盘旋,那些罪恶的炸弹在炸死了多少中国人的同时,也炸醒了一个民族沉睡的灵魂。我尤为好奇的是,那些飞机曾在很多中国人头上盘旋,在很多中国少年头上盘旋,却没有炸出千万个何继善。是什么让少年的他与那些疯狂的轰炸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哲学互动?如果用宿命论的惯性思维去推想一个乡村孩子的人生轨迹,是很难跟一位杰出科学家连在一起的。可事实上——

一个幸福的幼童,就是没有快乐的童年;

一个好学的孩子,就是没有学校可进;

一个不知仇恨的幼子,就是为家国恩仇付出一生!

奇怪的是,何继善从小失学、失学再失学,苦难、苦难再苦难。一直到他的青年时代,命运似乎一直在跟这位以后的科学家不停拧巴。或者说,是他在跟命运不停拧巴。比如上大学、遇“文革”、顶“污点”、受排挤。可是他——

就是站出个湖南领军的何继善!

就是站起个中国杰出的何继善!

就是站成个世界瞩目的何继善!

何继善何许人也?用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弗兰克·莫里森的一句话来说:“在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何继善是其中一个。”

我曾经相信,冥冥之中总有一双命运的推手。但是,何继善的故事让我对命运的推手产生了质疑。对那个大围山下的幼子而言,宿命的力量显得那么无力。因为,我强烈地感觉,不是命运在推着他走,而是他在牵着命运的鼻子走!

深入采访后我终于悟出:是侵略者炮火的激将,是民族屈辱后的奋争,是抗战精神激励了他。从遭受日军轰炸那天开始,漫漫70年——

他做梦,自强、国强,不再受欺负;

他追梦,不拿枪,用科学一生抗战;

他圆梦,拼搏奋争,让国家民族永立不败之地!

第一次上门采访他,是在中南大学的办公室。他身后,贴有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在内的全球矿产分布图。密密麻麻布满的红点,连成的分明是他的生命轨迹,走着看着,那张巨大的图突然幻化成巨大的舞台,演绎着一个杰出科学家对人类的巨献:

从世界列强炮火下幼童的立志,到一个“矿工的梦想”变为现实——“双频激电法”,类似医学上的“CT”探测地下矿产资源,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由中国人提出原理、由中国人发明仪器、在中国国土上取得成功应用的勘探方法。60年来,何继善对地球的探索,是从广袤的陆地,到深邃的海洋。在他的地球物理国度里,他从来就是舒展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而由此衍生的系列探测地球物理的方法和仪器,让何继善在国际舞台上声誉鹊起,赢得一致赞誉——

研究发明地质“CT”系列,他从高山到海洋,从平原到河流,创造了“把脉”地球的神话;

发明找矿仪,他找到了包括金、银、铜、铅、锌、锡、锑、锰在内的一大批矿产资源,累计价值超过2000亿元;

发明世界首台管涌渗漏探测仪,运用在110条江堤、20多座湖泊水库,洪水来临前堵住了管涌,溃坝垮堤的风险能减小到零;

他更能将人们认为已经枯竭的“空矿”,“变”成储存40吨金矿石的金矿……

类似这种为民造福的工程无法累计。

他倡导科普,“大手”拉起无数“小手”,在100多家学校和公益场所、20多万青少年心里埋下科学的“根”……

舞台中央站着气定神闲的何继善,聚光灯从背景述说到光照凝聚。我看到一位80岁的长者挺直的脊梁、有力的脚步、周正的双肩……

原想去找哲学转换后的生命密码,并借此探究我们这个民族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但,笔者觉得,直接聚焦何继善,细致地画一幅肖像,会来得更直接,说得更形象。

腿:跑野外比车轮子更接地气

我常常想:高个儿的何继善,那双长长的腿几乎占据了他身高的一半,充满阳刚之气、力量之美,更撑着一位科学家的身体与精神。那双腿一旦起步,脚下青山绿水的大地,便是汪洋大海。那双长腿,像一艘探索之舟,载着他驶向“鲜花盛开的村庄”。

的确,何继善的口头禅:“我的实验室是——大自然。”

文章来源:《中华少年》 网址: http://www.zhsnzzs.cn/qikandaodu/2020/1225/921.html



上一篇:战神是怎样炼成的这次我们不谈“唇上马力”
下一篇:苏扬资本风暴大时代里的单车与少年

中华少年投稿 | 中华少年编辑部| 中华少年版面费 | 中华少年论文发表 | 中华少年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少年》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