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少年、老者与医管

来源:中华少年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医改任务和行业共识,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更是行业亟须。 7月1日,张静宇在微信圈里晒出了“九宫格”并附文道:“毕业啦!谢谢最敬爱的导师、最亲爱的家

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医改任务和行业共识,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更是行业亟须。

7月1日,张静宇在微信圈里晒出了“九宫格”并附文道:“毕业啦!谢谢最敬爱的导师、最亲爱的家人、最可爱的同学和小伙伴们。”她是清华大学2014级医管硕士生,也是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黄埔二期”毕业生。

毕业集体合影记录了她与同学们的朝气与憧憬,也留下了全体53名毕业生和医管院老师的“全家福”。

——张静宇记得“全家福”每位同学的名字,也记得每位老师和所授的课程。

“我们都称他为刘爷爷。”张静宇口中的他—刘爷爷也在“全家福”中,红色的导师服衬托着这位老者的睿智与淡然。他是刘庭芳,今年79岁高龄,是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是我国医院品管圈研究与推广的第一人,也是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

时代与使命让这一老一少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医院管理的现代化、职业化和专业化。

刘庭芳教授与毕业同学们合影。

1997年的启示

1997年,张静宇是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她知道香港回归,不知道医院管理专业,更不会知道这个专业正在被中国的有识之士所关注。

彼时,我国的医院管理领域尚处于“准开化”状态,更多的是经验与人治,但是,行业的远见者们正试图探索我国科学化、现代化的医院管理模式与方法。

这一年,刘庭芳作为中华医学会代表团成员之一首次前往美国学习考察。在芝加哥大学副校长介绍学校院系设置的时候,他听到了一个以前没有听到的院系和专业:医院管理系。

“我就问他,这是哪一年建的,他告诉我是1934年。”在今年5月20日召开的“清华大学医院管理与教育高峰论坛”上,刘庭芳详细地介绍了他与医院管理专业结缘的始末。这次论坛也是医管院成立五周年的纪念活动。听到与医院管理专业有关的内容,刘庭芳的兴奋劲儿上来了。他紧追不舍地问那位副校长:在美国的大学当中,有多少开办了医管系?

“他告诉我,大概有几十家,附近的西北大学、伊利诺伊州大学都有这样的专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紧接着,刘庭芳就跑到了西北大学进行了有关专业的考察。

随后,他再次来到美国并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修医院管理。其间,他自掏腰包数万元对十所大学医院进行了实地“学习”。他搜集了美国多个医院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院长职业化的状况,并将其带回国内。

这些仅仅是开始,种子在心里悄然埋下。

2005年,刘庭芳前往台湾地区考察。台湾医院管理专业的发展令他更加明确了要在中国大陆创建医院管理专业的想法。他特地考察了台湾的几所大学,访问了医管教授和医管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

“历史往往很奇妙。”刘庭芳坦言,他那次访谈的台湾医管教授中,已有多位成为了今年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的教授。而这次台湾之行,让他看到:台湾的医院管理专业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刘庭芳回忆,台湾医管专业的建立始于1962年,由元培医专最早创办。1985年中国医药大学设立医务管理学系、所,并开展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医管专业教育。之后,台湾又有多所大学开设了医院管理系,其中,台湾大学开办了医院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

除了美国和台湾地区,法国、日本等国家也留下了刘庭芳的访学足迹。

了解到医院管理专业的蓬勃发展,刘庭芳心潮澎湃,他四处奔走呼吁,希望填补中国大陆教育领域的这一空白。然而,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不符合国情,医院管理者不可能从学校培养出来。”刘庭芳强烈意识到医院管理专业在中国大陆落地困难重重。

十多年前,我国的现代医院管理意识淡薄,专业化的医院管理人才寥寥可数。而且,在“士大夫”情节浓重的文化下,培养“做官”的“医院管理者”还被绝大多数人质疑。

也有学者提出,有些学校已设有医院管理方向,因此,没有必要再单独设立医院管理专业。

对此,刘庭芳不敢苟同。他搜集了大陆医学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发现医学专业分类共为11大类,50个二级学科,其中未见医管专业;在管理学方面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以及在公共卫生学科里面均找不到医院管理专业;仅在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设有医院管理方向。

文章来源:《中华少年》 网址: http://www.zhsnzzs.cn/qikandaodu/2020/1116/887.html



上一篇:脑卒中“瞄”上了青年
下一篇:喊着号子 继续前行

中华少年投稿 | 中华少年编辑部| 中华少年版面费 | 中华少年论文发表 | 中华少年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少年》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